这是郑州青台遗址出土的器物(资料图片)。
新华社郑州6月21日电(记者桂娟、李文哲)郑州青台遗址发掘出的“北斗九星”,20日被专家确认为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中期的天文遗迹,将中国“观象授时”的历史提前了近千年。
20日,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青台遗址天文遗迹专家鉴定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30多位天文学家、天文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与会。
在现场考察和认真研讨后,专家们一致认为,青台遗址发现的“北斗九星”标志物大小与天体实际亮度基本一致,为天文遗迹无疑。“北斗九星”与周围祭祀遗迹构成整体,与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斗建”和“冬至祭天”相符,对研究中国早期天文学和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指出,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有“北斗七星”和“北斗九星”之说,在“北斗七星”的基础上增加两星形成“北斗九星”?!氨倍肪判恰币偶5姆⑾?,表明青台先民已具备一定天文知识,对北斗天体的崇拜可能已形成一套隆重祭祀仪式,用以观察节气、祈祷丰收。
《河图》记载,“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也?!庇凶胰衔嗵ㄒ胖贰氨倍肪判恰倍繁髂系囊豢判?,可能就是与这一记载有关的“景星”,如果“景星”的发现与古文献记载相互验证,将是中国天文学史的重要发现。
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介绍,青台遗址是近年新发现的一处仰韶文化时期大型环壕聚落,已发现有三重环壕,总面积约31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九个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斗柄向北,九星罐东部有黄土圜丘,周边分布有同时期瓮棺以及不同时期的墓葬、臼类遗存及祭祀坑等相关遗迹。
距今约4200年的山西省襄汾县陶寺观象台,是近年来中国远古时期天文历法研究最重要的发现,青台遗址天文遗迹的发现是中国天文历法研究的又一突破。专家认为,青台“北斗九星”祭祀遗迹有明确的考古学文化和地层关系,它的发现说明中国古代对“北斗”天象和“斗柄授时”的观测已非常精确。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