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鞠维伟
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期间,中英达成共识,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历史上曾经深深地卷入到世界事务中,虽然后来随着实力的衰弱光环逐渐暗淡,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仍不容忽视。随着中国发展和崛起,英国积极调整对华政策,令世界瞩目。
回顾英国外交历史以及中英近几十年来的关系史,可以深刻地了解英国外交的传统,这对人们认识当前中英关系的现状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走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外交以务实闻名,一部英国近现代外交史充满了无数关于实用主义外交的例证。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曾说过的,后来被丘吉尔奉为立国之本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常常被引用作为英国实用主义外交的箴言。
历史上英国在18~19世纪进入了鼎盛期,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同时拥有着广阔的殖民地,强大、先进的英国对欧洲大陆实行“光荣孤立、维持均势”外交政策,尽量避免卷入欧洲的争夺,保持欧洲列强之间的实力均衡,以此来防止加入某个联盟而束缚自身的自由。这一策略使得英国国家的主要精力不被消耗在欧洲大陆霸权的争夺上,而是精心打理自己的殖民地,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为了应对德国对自己世界殖民霸权利益的挑战而加入了协约国集团,最终以“惨胜”的结果结束一战。一战对英国来说,不仅是其急剧衰弱的转折点,也标志着英国逐渐放弃建立在绝对优势力量基础上的“不结盟”政策,开始走上了结盟的道路。
二战期间英国积极组织和参与反法西斯同盟,为欧洲和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贡献,战后又与美国建立了所谓的“英美特殊关系”,与强大的美国紧密地站在一起,在国际事务中紧跟着美国的步伐,并从中获得了美国的回报。近年来,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英国更加积极主动地与这些新兴国家发展关系,以期从中获得各种利益。正如英国前首相希思1971年曾经说过的:“我们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
就对华政策来看,英国外交中的实用主义更是显著。例如英国是率先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这背后英国考虑到了其在中国拥有的重大商业利益,同时又为了保住香港必须与中国建立关系。又比如在香港回归问题上,英国本打算以“主权换治权”的计策来继续在香港的实际统治。但面对已经强大起来的中国、反殖民主义的国际舆论以及香港民意,英国并没有采取更激烈的对抗态度和措施,而是面对现实,采取务实的外交政策,向中国承诺于1997年把香港归还给中国。
另一方面,英国实用主义的外交中仍然保持着一些历史传统,这一点在对华政策上也极为明显。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近现代西方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都起源于英国。英国固有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不可能不影响着其外交政策,特别是在对华政策方面,英国一些负面的“传统”仍在影响着双边关系。新中国成立后,英国虽然是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国的,但是在重大外交立场上仍然带有鲜明的西方特色。比如,承认新中国后仍然在台湾保留领事馆,追随美国参加朝鲜战争和对华禁运,此外在干涉西藏问题,指责中国法制、人权状况方面,英国政府动作频频。仅从最近几年看,2009年布朗政府发布的英国第一份对华文件中再次对中国的司法独立、西藏问题等中国内部事务指指点点。2012年,现任英国首相卡梅伦以及副首相也曾不顾中方多次交涉而执意会见达赖,这让中英关系跌入近几年的谷底中。
然而,英国外交的实用主义特点也从没有让中英关系脱离正常、健康发展的轨道。英国采取务实的态度和灵活的手段,在每一次与中国发生不愉快甚至摩擦冲突后都尽快与中国修补关系,虽然波折不断但是中英关系总是在不断推进。
总体来说,英国的实用主义外交政策是建立在利益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的,这也就使得双方利益互惠成为中英关系的重要基石。当前,中英经济上互补性强,政治上自1997年香港顺利交接后双方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中英关系前景令人期待。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中英要坚持以长远和战略眼光,开放包容的心态,合作共赢的理念,开拓进取的精神,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共同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酰ㄗ髡叩ノ唬褐泄缁峥蒲г号分扪芯克?/p>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