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5月9日电 题:“红心”照亮脱贫路
新华社记者何天文、潘德鑫、李凡
5月初的贵州山区满眼翠绿。在海拔1000多米的六盘水市水城县大山间,绵延百里的红心猕猴桃产业带宛如一条“绿色长廊”,枝叶繁茂的藤架上爬满猕猴桃幼果,生机勃勃的果园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红心猕猴桃已成为山区群众的‘脱贫果’‘致富果’?!绷趟信┮蹬┐寰指本殖ふ沤趿纸樯芩担壳?,全市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覆盖4万多农户近15万人,其中有6000户共2万多贫困人口直接受益。规?;⒐娣痘⒄沟暮煨拟ê锾也荡?,已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
地处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市山多地少,97%的土地是贫瘠的坡地,当地农民长期以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为生,“种一坡,收一箩”成为许多庄稼人的无奈。
但大自然又为贫困的山里人“打开了一扇窗”。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种植猕猴桃。当地农业部门从省外引进优质品种红心猕猴桃试种成功后,逐步大面积推广。如今,这种果心呈红色、上市相对较早而口感又好的猕猴桃,已成为“黔货出山”的珍品畅销国内市场,去年540吨“弥你红”红心猕猴桃还远销到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
临近晌午,在水城县米箩镇猕猴桃核心产区,俄戛村贫困户夏筛群等10多位村民正在一家公司的猕猴桃基地里锄草?!懊刻炷艿?0元,去年务工收入1万多元?!毕纳溉核?,2017年,她把家里两亩地流转给了公司种猕猴桃,每年租金1000元,平时就在基地打零工,还能参加分红,比以前种玉米强多了。
米箩镇立足发展猕猴桃产业,较早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激发出农村经济发展新活力。米箩镇党委书记张鹏程说,目前,全镇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到3.66万亩,覆盖7000多户、2.1万余人,有三分之二的村民从猕猴桃产业中受益。2018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30元,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选对产业精准扶贫,正在让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甜头”。倮么村瓦场组村民罗光祥,在一家公司打工学到了猕猴桃种植、管护等技术,便在自家1亩多地里种了96株猕猴桃,2011年挂果后,挣了2万多元。之后他又流转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去年纯收入10多万元?!肮ブ钟衩字荒芙饩鑫卤ィ衷谥肘ê锾冶夹】盗??!甭薰庀樽魑巴磷摇弊呱现赂宦泛?,已为周边200多户猕猴桃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为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六盘水市与贵州科学院、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省内外10多家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不断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承接全市55家猕猴桃种植龙头企业的冷链物流中心、精深加工中心应运而生,鲜果及其加工产品果酒、饮料、果脯、果酱等,深受市场欢迎。
张锦林说,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把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今年随着一批果园进入丰产期,全市红心猕猴桃产量预计可达3万吨,贫困山区更多群众将分享到产业发展的成果。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